蒋介石晚年后悔不已,当年的最大失误,就是把精锐部队调往东北
1945年10月,他站在北平地图前,手指最先戳的是山海关,而不是苏北。那一刻,东北在他眼里就是一座白捡的巨型兵工厂:87%的全国生铁、93%的钢材、月产6000支步枪的沈阳兵工厂,连铁轨都是现成的。他忘了问一句:老百姓饿不饿。
1945年10月,他站在北平地图前,手指最先戳的是山海关,而不是苏北。那一刻,东北在他眼里就是一座白捡的巨型兵工厂:87%的全国生铁、93%的钢材、月产6000支步枪的沈阳兵工厂,连铁轨都是现成的。他忘了问一句:老百姓饿不饿。
1996年10月,浙江奉化溪口飘着细雨。蒋孝勇把伞往后一甩,扑通跪在祖母王采玉墓前,额头贴地,声音像是从胸腔里挤出来:“我们回来了。”五个字,重得把两岸相隔47年的海峡都震出一道缝。那天,当地老人说,溪口的桂花开得比往年都早,像是提前知道蒋家第三代要回家。
1954年7月2日,台北草山官邸的清晨比往常更闷。蒋介石翻完东京来电,把那张薄薄的电报纸随手一扔,纸角磕在玻璃板上,“啪”一声脆响,像有人放了一记空枪。侍卫在日记里写:“先生只说一句,‘他早该死’,便上楼做礼拜。”那天报纸的讣闻栏小得可怜,汤恩伯三个铅字,缩在
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,杨虎城遭撤职留任,旋即被“放逐”至欧洲。而张学良,于1936年12月25日护送蒋介石返回南京后,仅仅数日,便被南京军事委员会以“劫持统帅”之罪名判处10年监禁。尽管这10年刑期随后获蒋介石特予赦免,然而仍需交由军事委员会严加管束。这一管束
“花生”这个外号,是史迪威在日记里给蒋介石起的。听起来像随口一嘟囔,其实把这位美国将军的愤懑全倒了出来:嫌蒋个子小、格局更小,整天把美援当私产,前线却按兵不动。1944年10月,矛盾终于炸锅,华盛顿一纸调令,把史迪威召回,表面是“战略分歧”,说白了就是“你们俩
但话说回来,这封信里头,除了父子政治立场对着干,还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家门里的腌臜事——蒋介石欺负他原配毛福梅,还有小蒋经国,当年是怎么在这样的风暴里长大的。
1960年沈醉被特赦,在全国政协文史专员室写成《蒋介石阴谋暗杀李宗仁的内幕》,刊于《文史资料选辑》第三十二辑;1966年李宗仁读到文章,托人把沈醉请到寓所,见面第一句话便是:“蒋让你杀我,为何没动手?”沈醉起身鞠躬,把1948年11月那桩密谋和盘托出。全部细节
1945年11月,重庆《新民报》副刊角落,一排铅字像雪粒砸进热锅——“北国风光,千里冰封……”报童还没喊出口,稿子已被传进国府军政部。三天后,蒋介石在黄山官邸读完剪报,沉默得能听见壁炉里松柴爆裂。他忽然问秘书:“确定是毛泽东手笔?”声音轻,却像给空气上了夹板。
1948年11月,南京黄埔路官邸的暖气烧得旺,可会议室里的空气却像结冰。郭汝瑰把公文包往桌上一甩,文件哗啦散开,全是“徐蚌会战”兵力配置表;刘斐也不示弱,掏出一叠电报,拍在蒋面前,指节都拍红。两人异口同声:“他是共谍!”——活像一对吵架的夫妻,互相揭短,连“昨
1966年3月,台北士林官邸的灯光一直亮到深夜。警卫奉上一封加急电报,蒋介石看完后抬头,只说了一句:“对岸要放人了。”手下会意,他指的正是被解放军俘虏已近17年的黄维。与此同时,电报上还附带了三个熟悉的名字——蔡若曙、王玉玲、叶霞翟。多年以前,正是这三位女子被
从小县城出来的孩子,走到了庐山脚下,怎么就和时代的风云人物搅在一起了?冯友兰一辈子在哲学这潭水里扎根,天天琢磨天理人欲,可现实却用一封请柬,把他搅进了政治这锅浑汤里。人有时候,真是没法只顾自己一亩三分地。历史这东西,总是在你想安安静静读书的时候,推门进来,说:
在华北抗日战场上,有一个人让日军毛骨悚然,却鲜为人知。他就是汤恩伯。难道一个默默无闻的军官,能让侵略者恨到想把他钉死在泥土里?答案就在于,他亲手斩杀了太多的日军,而且百战百胜。
一个乡下穷小子,靠一把匕首混进斧头帮,最后把5万人装进自己口袋,连老蒋都得喊他“雨农”——戴笠一死,军统立马缩水九成,国民党跟着一起垮,这到底是巧合,还是命?
有那么一家人,坟头刚合土就怪事接连不断:屋里无风,灯火自行熄灭;半夜炉烧茶壶里冒出一股青烟;孩子的床头,总能听见稚嫩的哭声。人们疑惑:这究竟是怨灵作祟,还是另有隐情?而真相,要从那位抗日名将吉鸿昌的牺牲说起。
想落叶归根却漂在半空,蒋介石1975年4月5日士林官邸咽气,棺材48年没碰土,桃园慈湖成超大“暂停键”。一句话:老蒋想回奉化,两岸没给他铺这条路,浮厝就是沉默的抗命。
1931年9月19日凌晨,沈阳北大营的枪声刚停,张学良在北平协和医院顶楼病房里收到一封加急电报:日军已占沈阳,我部伤亡惨重,是否反击? 他沉默三分钟,只回了五个字——“避免冲突,撤”。
“要是1948年10月15日那天,我直接飞锦西而不是北平,东北也许就保住了。”——台北草山官邸的值班参谋都听过这句梦话。老头儿半夜攥着电报不睡觉,非说卫立煌谎报军情,其实卫立煌前脚发完“锦州断粮、机场落弹”的电报,后脚就被廖耀湘拉去啃冷馒头,谁也没空编故事。
“如果再来一次,我会把纬国送回日本,把介卿送进监狱,把杨虎城请进南京。” 1974年冬天,士林官邸的护士最后一次听见蒋介石说梦话,短短一句,却像三把钝刀,来回拉锯他最后十年的睡眠。
1948年12月,北平城防尚未易手,傅作义的炮弹还堆在德胜门外。 韩子华把母亲送上南苑机场最后一班去青岛的军机,自己却转身钻进西直门,口袋里攥着一张折成指甲大的纸条——燕京大学学生自治会约他“平安夜礼拜后谈英文诗”。那其实是中共城工部的暗号,接头人姓崔,化学系
1947年8月7日上午10点25分,一架美制C-47在延安临时跑道蹦跳落地,螺旋桨卷起黄沙,像有人往天空撒了一把辣椒面。机舱门开,蒋介石先摸了摸帽檐,再摸胸口——那里藏着两份清单:一份是胡宗南递的“剿匪”时间表,另一份是他自己用铅笔写的“延安观察要点”——“察